虽说这算是个正正式式的大学第一假期作业,我也并没有较真,仅仅是多了一点心思,多做一些美事。
社会上从来不缺乏好人,只不过人们之间的猜忌与冷漠却是不争事实。狗咬吕洞宾,也不是没有。
做善事,不求留名,不求回报,甚至可以不求感激。因此这10个谢谢我是肯定收集不来了,但我愿意记录一些我所认为不可忽略的善小之事。
NO.1
那正是我离开南京的下雪天。路上是层层的积雪,走的我好是兴奋,心想偏偏在要走的时候来这么场雪,好心拘留我这个没见过几场大雪的人么。
到了火车站的时候还早,晚上六点的车五点我就站在队伍上了。座位是肯定没的了,不过我也到乐意站着。前面站着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,反正也该是大学生。不一会,他就转头问我可不可以帮他看一下行李,他要上趟洗手间。我一看他像是个独行侠,没人陪伴的,也没多想的同意了。
这让我突然想起去南京时在飞机场里遇到的一件事,一个人提着个箱子问排队的人是不是去哪,碰巧给他问到了就想让那个人帮他的箱子带过去。周围的人都围观着呢,包括我和贫父母在内,都暗暗摇头。见没人搭理他也便作罢。事后爸妈还不忘叮嘱说这种东西不得多管,说不定就缠上了麻烦。我也是以为然的。
对人的提防胜于关心,也算不是空穴来风吧。
如今的帮助成了个技术活,也要动脑。这让人不知说何是好。
等他回来后,我们就借此契机聊上了,恰巧也是到浙江的,只是没能在一个车厢。也算结识了一旅途好友吧,。
NO.2
每次过年,都要到我爸老家去。今年照样不例外,岁岁如此。大学生了,感觉责任越发的沉重。家里多是老一辈的人了,我也从小孩走到了成年人。看着行动不便的奶奶,看到我们一家人过来就掩不住高兴的表情。听我爸说,也只有过年的时候,大家才会来这个蛮是破旧的房子里来看望奶奶。平时我想像不到,也许就是一个人,煮饭,睡觉。
自从外婆过世以后,从小也就没见过外公爷爷,我越是觉得要尽孝。本想要多沟通多聊聊,但因为方言还不太会说,奶奶又不会说普通话,只好作罢。
除夕的时候,照例去吃年夜饭。看着奶奶那艰难的步行,来回我都忙着上去搀扶着。不管那有没起到什么作用,都是一种照顾。当奶奶还是塞给我压岁钱的时候,我真是觉得受之有愧。一年也就这么几天,让大家见见面。一伙人聚着打麻将,才有了些乐趣。
人老了,钱已经不重要了,看到儿女子孙、陪伴才是关键。
临走的时候,还大声的嘱咐着我们明年早点来。唉,真是喊到心里去了。
NO.3
说起来,接触电脑的时间也不短了。现在也还真是成了一个真正的计算机人。不到自从有了电脑以来,老爸老妈却都还只是个门外汉,或许连这都还算不上。只能简单的打开个程序,甚至有弹出来的窗口也不知道要去按。
早在上个暑假,我就已经教了我妈怎么打字。确切的说不是我教,而是教她会用金山打字。这可省力多了。自己出门这么久,电脑闲置着多浪费。还有包年的网。今年回来,妈妈也是学会了用QQ,好联系我。只是出了什么意外状况,也不好说明。只治标不治本,不过也没法,总比没治好。
于是现在又手把手的教怎么上网银查余额、明细之类的。妈妈老是对这些不放心,如今骗人的手段越来越高明,防不胜防。知道些详细情况,也比一无所知要来的好。
爸爸也是看上了电视剧。难道换了个大屏幕,看起来的效果也不错,跟电视都不相上下了。简单的操作还是一学就会的。就是不知道我走了之后,他们还记得多少。
学习这种事,只能多实践。
作为教人的一方,我也体会到了不少当老师的感觉。传道授业有时候比学到知识还要来的愉快。
NO.4
这一天,我妈的好朋友都来自己家里聚餐了。下午的时候热热闹闹的,扫了冷清。一帮人坐在那,东聊西谈的,好不快活。她们对于我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,都能认出些面孔来。
说着说着,其中一个说手机被小孩乱按成了英文,什么都看不懂。问怎么才能设置回来。我妈就想到了作为大学生的我。这一件在我看来很简单的事,在别人眼中也许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不能说知识学了没用,而是我们没去用它。书到用时方恨少呐。
总之帮了这么个小忙,自己的感想到比受益人还要多了。
NO.5
那几天正是转冷的时候,那天还下雨,难得出门去趟书店。发现书店真是少的无人问津呐,稀稀落落的。挑了几本放进书包就去等公交车了。
来的时候因为不知道,走了远路。现在看到站牌,有直达的车,甚是兴奋。来的那辆205路,好像还是以前的旧型车式,很小很窄的那种。不过为了赶时间,还是选择了先乘。选了个最前的位置坐了下来看小说。
适时正是放学的时候,想想自己高中的时候早上学了,大学却更闲的样子就不免有点惭愧。过了几站就有好几个人上来了。这车门只一个,还小的只接受单上单下。再不一会儿,就差不多挤的上不来哪怕是一个人了。几个学生挤在门口不时的说着挤的事。我再抬眼一看,离我最近的是老拿着雨伞的老人。眼看也没几站,就站了起来让了座。这种事见过多了,让的人也不少。不像人说的没人让座。在温州,感觉还是蛮有人情味的,让个位置也很自然。那个老人也没说什么,就直接坐下了。
能做的就做,再小,也还是做了,比没做的强。
NO.6
最近想着再学一门外语,其实老早就有这样的想法了。现在才开始行动而已。正好有个朋友介绍了一个网站,还真不错。有世界各地的人过来。让那些以我们想学的语言为母语的人来帮助我们学习,再好不过了。还有聊天的功能,跟外国人聊天绝对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。思维都还可以不相同。
这激起了我的兴趣。赶紧注册了个号。
然后看到了个“帮助其他人”的栏目,点了进去。有趣的是,这里有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练习,看起来那些学的有点笨拙的就觉得自豪,想想我们学英语也是这样,没什么好怕的。赶紧的打了些自己的建议进去,好让别人了解了解汉语的博大精深。当然这得从最基础的学起。
在这样一个互助的环境,学好外语肯定不是一件难事。有时候看到错误,会有立马去纠正的想法。都有点超出帮忙的范畴了。那个迫不及待啊是说不上的。感觉也特别好。
这样还可以交到国外的朋友,何乐而不为呢?
NO.7
终于到了返校的时候了,一个月的时间短暂如昼夜。在家宅着,也没怎么出门,好像也没干什么正经事,回想起来有点虚度的内疚。
一个人买动车票,本以为又得只身北上,没想到的是在同一车厢内还能遇到几张熟面孔,这到算是填补了旅途孤寂无聊的悲惨局面。
二等座的车顶相比一等座的,的确拥挤了不少,也有买站票的人。过道不是很宽,只能勉强站下两个人,这已经是忽略了笨重块头又大的行李箱的前提下。
坐我旁边的是个女生,也是到南京的,但好像不是温州市区人,看起来也像是学生。车是中午始发的。到南京也得晚上九点了。我们俩不是选择塞上耳机就是选择睡觉来打发时间。只是对于陌生人,我一向不好意思开口。
因为座位挤,不方便走动。我便收起了小桌台。恰好也是晚饭的时间,中午那点面食早就消化干净了,于是拿着开杯乐就去泡。回来一看,她也一样泡的开杯乐。
动车上人本来就多,又是封闭的,自然闷热,再加上滚烫的开水,吃得我硬是出汗不少,还不敢在安静的车厢内吃出太大的声音,免得尴尬。
吃完就又休息了。因为知道每到一站就会过来收垃圾,我也没多麻烦地起身去扔。知道那人来收还是因为吵闹声把我弄醒。我坐过道边,因为方便,顺手帮她拿来一起收拾掉了。她说了整整八个小时里唯一的一句“谢谢”。
这也算是个小插曲吧,记忆犹新。
PS:凑不齐十个确实不怎么给力,不过我也不想捏造些子虚乌有的事,希望这能是新年的一个好的开始。